在一段亲密关系中,我们常常为了“和谐”而妥协,为了“别让对方生气”而沉默。但你有没有发现,有时候越是委屈自己,关系反而越不健康?
比如,当你鼓起勇气说出内心的感受时,另一半却说你“太敏感了”“你就是想太多”“别小题大做”。这些话听上去像是在安抚你,但其实是一种情绪上的否定。
这不仅仅是否定了你的情绪,更是在悄悄削弱你的自我感受力。一次两次可能你还能坚持自己的判断,但如果这种“你太情绪化”的评价反复出现,你就可能开始怀疑自己:是不是我真的太矫情了?是不是我太容易受伤了?
于是你不再说、不再表达,学会了闭嘴、学会了忍耐,也渐渐地,你就不再认识真正的自己了。
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“自我丧失”,意思是:当一个人总是为了讨好、为了关系的维持,而不断压抑真实情绪、隐藏真实需求,久而久之就会失去自己的判断力和边界感,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。
这种状态是非常危险的。因为一段健康的关系,不是只有一个人在“小心翼翼地配合”,而是双方都能被尊重、被看见。真正稳固的亲密关系,是建立在“我可以做我自己”的基础之上的。
所以,当你感到委屈、愤怒、悲伤,请不要第一时间怀疑自己。而是要先聆听自己的感受,问一问自己:“我为什么会不舒服?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?”
你完全有权利说出自己的情绪,比如:“你刚才的语气让我觉得很不被尊重。”而不是强迫自己说:“没事,我想太多了。”
请你记住一句很重要的话:你的感受,就是你存在的证据。
它不是矫情,不是麻烦,而是你对自己真实内在的回应。尊重自己的感受,不代表自私,而是对自己的基本照顾。也只有当你足够尊重自己,别人才能学会尊重你。
在亲密关系中,我们可以爱得深、爱得真,但永远不要在爱里失去了自己。你不是为了成全别人而存在,而是值得在一段关系中,被平等对待、被认真倾听、被温柔以待。
相关内容
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