许多家长会觉得,孩子不懂得分享是个问题。比如,孩子不愿意和弟弟妹妹分享玩具,不愿意分零食给别人。于是,家长们经常教育孩子“要学会分享”,甚至在孩子不愿意时强行要求。但心理学告诉我们,分享其实不是一项简单的技能,也不是靠说教就能学会的。它更像是孩子内心的一种自然流露,是当孩子感到满足和安全时自然而然产生的行为。
举个例子来说,假设一个孩子手里只有一颗糖果,而这是他第二次吃到这种心心念念的糖果。当你让他分给别人一半时,孩子可能表面上答应了,但内心却可能极度抗拒。这不是因为他自私,而是因为他内心感受到自己“拥有得太少”,害怕失去这唯一的珍贵资源。对孩子来说,这颗糖果代表着安全感和满足感的象征,他没有能力去“给予”,因为内心还没有足够的满足。
真正的分享,是孩子在内心感到充实和安全的状态下,自发地说:“这个给你吧,我还有。”这才是真正的分享,而不是被迫的行为。孩子愿意分享,是因为他感受到自己被充分爱着,有安全感,知道自己不会被剥夺或失去什么。
特别是在有多个孩子的家庭里,满足大宝的心理需求尤为重要。如果大宝感受到自己被忽视,或总是需要与弟弟妹妹争抢资源,他就更难做到分享。只有当大宝感受到爱和安全感,知道自己足够重要,才更容易平和地与弟弟妹妹相处,减少争吵和冲突。
所以,家长们不妨先关注孩子内心的需求,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安全感,而不是急于要求孩子分享。让孩子感受到“我被爱,我拥有”,分享才会成为一种自然流露,而不是一种负担。
相关内容
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