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:当你正准备开始做一件事情,突然父母或长辈跳出来催促你,“怎么还不开始?别磨蹭了,快点做!”原本满满的动力瞬间被浇灭,甚至觉得越想做反而越没有劲了。
这其实是因为,当孩子正准备行动时,内心是充满期待和自我驱动的。但一旦外界的催促和压力出现,孩子很容易会想:“我不是因为自己想做,而是被你逼着做的。”这样一来,孩子原本的内驱力,也就是内心自主的动力,就变成了外在压力推动的“外驱力”。当主动变成被动,原本为自己而做的事情,反而变成了为别人而做,失去了最初的动力和热情。
这种现象其实在心理学中非常常见。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行动是自主选择的,而不是被强迫的。当被催促时,内心的反抗情绪也会悄然滋长,表面可能不说出来,但动力自然减弱了。
那么,作为父母或教育者,怎样做才是更有效的支持呢?最好的方式,是在孩子准备好行动的那一刻,安静地观察并给予肯定和鼓励。比如,你可以说:“我看到你已经准备好了,真棒!”或者“你有这个想法很好,我相信你能做好。”这样的支持不仅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,也能增强他的自信和行动力。
而不是用焦虑和急躁去催促,因为催促只会让孩子感受到压力,反而失去主动性。理解比催促更重要,陪伴比命令更有力量。孩子需要的是一份温柔的支持,而不是一味的催促和逼迫。
所以,下一次当你看到孩子准备做一件事时,试着放慢节奏,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信任。你会发现,孩子的动力和主动性,反而会更加充沛,他们做事情的质量和效率也会更好。
相关内容
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