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,出发点是好的:希望孩子少走弯路,少受苦。于是常常凭借自己的经验,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、什么是错的。有些长辈还会说:“听我的没错”“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”,甚至习惯性地帮孩子做各种决定。然而,这种“为孩子好”的方式,在保护孩子的时候,也在悄悄剥夺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主选择的机会。
当父母频繁否定孩子的感受,说“你这样想不对”“别胡思乱想”“你太小,不懂”,孩子就会渐渐不再相信自己的判断。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想法和能力,慢慢失去了表达自我的勇气。时间一久,孩子就会变得唯唯诺诺,不敢表达真实的情绪,也难以做出自己的决定。
更令人担忧的是,这种过度控制的养育方式,正在悄然抹去孩子的“自我”。孩子变成了“父母想要的样子”,而不再是一个有独立思想、敢于探索和表达自我的独立个体。他们学会了顺从父母,却忘记了如何成为真正的自己。
培养孩子的“自我”,不是一味告诉他们什么是“正确”的,而是要引导他们去经历、去思考、去选择。哪怕他们会犯错,也要让他们在错误中学习如何承担后果,从而建立起真正的判断力和责任感。
真正有智慧的父母,不是帮孩子走好每一步,而是愿意在孩子跌倒时,给一个温暖的怀抱;在孩子犹豫时,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视角;在孩子迷茫时,说一句:“你可以自己做决定,我相信你。”
孩子的“自我”不会天生强大,但它可以在被尊重、被信任的关系中慢慢成长起来。当孩子开始相信自己、了解自己,并敢于做自己时,他才真正拥有了面对世界的勇气和力量。
相关内容
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