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没有认真问过自己:在一段感情中,我到底爱的是“这个人”,还是我心中那个“理想中的他”?
很多人谈恋爱,看起来是和对方在交往,但其实,他们真正投入情感的,并不是眼前这个真实的人,而是自己心中早已设定好的“角色”。就像在演一出戏,对方成了那个你早已写好的剧本里的主角,你爱的是那段“故事”,不是那个人。
举个例子,有些从小缺乏父爱的女孩,长大后会特别渴望一个成熟、稳重、有安全感的男性出现在她的生活中。她在潜意识里期待这个人能填补童年那段缺失的父爱,于是,她把这种渴望投射到眼前的伴侣身上,他不一定真的成熟,也不一定真的能照顾她,但只要稍微有点“像”,她就会爱上那份“可能性”。
这种“投射”,在心理学上很常见。我们把自己没有满足的情感需求,加到伴侣身上,希望他来完成我们的心愿。可现实的问题是,那个人终究不是你脑海里想象的那样。他有自己的想法、脾气、局限和难处,当他无法扮演你希望的那个角色时,冲突和失望就会接踵而来。
你开始指责他变了,埋怨他不再像从前那样贴心;而他则觉得自己被误解、被期待压垮,开始退缩甚至想逃离。
很多感情之所以走到崩溃,并不是因为爱得不够,而是因为一开始爱的就不是“对的人”,而是对那段“幻想”的执念。
所以,如果你发现自己在一段关系中,总是不断受伤、不断失望,可能是你真的“遇人不淑”,也可能是你还没有从过去的模式中走出来。你仍然在重复童年的遗憾,仍然试图用现在的关系去修补过去的缺口。
要想真正走出这个困境,我们必须放下对“理想对象”的执着,转而去看清、接纳眼前这个真实的人。
他可能并不完美,不像你幻想中那样强大、懂你、无条件接纳你。但他是真实的,是可以与你一起成长、一起建立新的互动经验的人。只有当我们愿意卸下投射,放下幻想,走入真实的人际互动中,才可能拥有一段成熟、稳定、真正亲密的关系。
相关内容
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