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以为,自信可以夸出来。其实不然。真正的自信,不是来自外界的评价,而是源自一个人内心真实的体验,自己内在认为“我做得到”“我能应对”。
心理学研究发现,一个人只要在某件事上取得了哪怕一点点进步,他的自信心就会随之提升。这种自信,不是凭空产生的,而是建立在自己不断尝试和练习之后的一种心理反馈。你亲眼见证了自己的成长,于是自然开始相信自己。
想象一下,你开始学习画画,刚开始线条歪歪扭扭,画出来的东西自己都不满意。但你坚持练了几天,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的比例掌握得更准了,颜色搭配得更顺眼了,那一瞬间,你可能会对自己说:“咦?我居然可以画得越来越好了!”这就是自信的种子在你心里发芽的过程。
比如你学骑自行车,起初总是跌跌撞撞、摔了很多次。但某一天你终于稳稳地骑出了十几米,风从你耳边吹过,你忍不住笑出来,那种“我做到了”的感受,就会深深印在你心里。
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:自信是练出来的,不是夸出来的。当然,夸奖固然重要,它能让我们愿意迈出第一步。但真正让一个人走得更远的,是亲身体验过“从不会到会”的过程,是他在一次次练习中,逐渐积累起来的力量感和掌控感。
如果你是家长,想让孩子变得更自信,那就不要总把注意力放在结果上,更要看到他努力的过程。哪怕只是学会了一句绕口令、完成了一幅涂鸦、记住了一段舞蹈动作,都可以告诉他:“你做到了,你真的进步了!”这种肯定,会让孩子愿意继续投入,而每一次投入,都是他自信成长的土壤。
如果你是成年人,也一样。无论年龄多大,练习都是你自信的起点。你可以从任何你感兴趣的事情开始,比如写作、烘焙、种花、打羽毛球等等,关键不在于你做得多完美,而在于你是否愿意不断练习,在练习中看到自己越来越好的样子。
从0到1的过程是最难的,但也是最有力量的。你每一次的坚持、每一次的进步,都是对自我价值感的一次肯定。真正的底气,从来不是别人给的,而是你亲手练出来的。
相关内容
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