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家长会困惑,为什么孩子越长大越不愿意跟父母交流? 其实,孩子对父母沉默,往往是因为他们已经预判到了一件事情,那就是父母会和他一些扫兴的话,和父母说话只会让自己不开心。而孩子之所以有这种预判,是因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经常打击、否定或质疑孩子。
想要改变这种情况,父母需要主动创造轻松愉悦的沟通氛围,聊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,而不是单方面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灌输给孩子。在亲子交流中,父母要做话题的扩展者,而不是做话题终结者。比如,当孩子兴致勃勃地说起自己喜欢的动漫、游戏或朋友的趣事时,父母不要急于评价,更不要批评孩子“不好好读书,只会玩游戏”,而是可以继续追问一些细节,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话题的兴趣和关注。这样孩子才会愿意多说话。
即使父母想跟孩子聊学习成绩,也要尽量使用讨论的语气,听一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,而不是像颁布命令一样,要求孩子必须按照父母说的去做。每一个孩子都是害怕被批评和被否定。当孩子每次开口,父母都以“你不该这样”“你怎么又做错了?”等负面语气回应时,孩子自然会觉得和父母沟通会有压力。尤其是当父母对孩子的每件事都充满“指导”意味,比如说“这次考试怎么才考这么点分?”,““你这样做是不对的,你为什么不听我的话”, “别总玩游戏,学习最重要。”等等。类似的话,孩子听多了自然会下意识回避交流。
所以,父母要多关注孩子的情绪,而不是只关注孩子的表现。只有当孩子觉得自己能在父母这里得到理解和支持,他们才会愿意打开心扉,主动与父母交流。
相关内容
Comment